兒時的雨

時間: 2019-10-22    閱讀: 541 次    來源:轉載
作者:夕顏

 細碎的聲音,穿越悠長的歲月,從遠方傳來。噢,原來是南方的雨來了。不經(jīng)意間,憶起兒時的雨和故事。

兒時的雨,柔柔暖暖的,是一種母愛。記得上小學,一到下雨天,母親便幫我備好雨傘,穿上雨鞋,然后對我重復叮囑:雨天路滑,走路要小心。而后,我踩著泥濘窄小的鄉(xiāng)土路,迎著婆娑細雨和田垌煙波,拐過幾個荊棘密布的彎坡,便來到了學校。有時,母親會給我戴一頂雨帽,加披一塊尼龍布去上學,而自己則會嫌丑,和母親爭吵起來,哭喊不休,不愿穿戴。這時,母親會像勸我穿姐姐穿剩的、有許多補丁的破舊褲子一樣,苦口婆心地開導我。最終拗不過她,只好勉為其難、怏怏不樂地去上學。因為這些讓人害羞的事,母親“土氣”的印象,烙在了我幼小的心靈。

俗話說,窮人的孩子早當家。上小學一年級時,煮飯、剁豬菜、喂豬、看牛等農家活都要干了。記得那時經(jīng)常或撐著傘,或戴著雨帽,牽著一頭大水牛,在田梗上吃草。因雨水和陽光充足,長得肥肥嫩嫩的青草,讓大水牛吃得津津有味,吃得肚子圓鼓鼓、硬邦邦的。而自己則受盡了煎熬:由于時晴時雨,田間蚊子特別多,在臉、手、腳上到處叮咬,癢得令人煩燥不安;貋砗,母親見我身上到處是包,便幫擦清涼油止癢。而下雨天放牛,總免不了把衣褲弄濕,母親便會馬上燒水給我洗澡,預防感冒。那時的我,是多么的相信母親,多么的離不開她啊。

兒時的雨,朦朦朧朧的,是一份神秘。兒時的老家,是一座古宅,位于幾十座青磚灰瓦的古建筑之中。每每下雨,可見行人穿著蓑衣,走在古巷里,似一幅遠古的畫卷。而自己,經(jīng)常躲在屋檐下,靜靜地看著雨打石階和青磚灰瓦,揣摩著古村的神秘。又或與三五同伴,在下雨時,把老宅的墻腳洞(古宅排水用)堵住,讓院子成為一個“魚塘”,打起水仗。有時,不小心把水潑到了正在用煙斗抽煙的老爺爺身上,氣得老爺爺用他那長長的煙斗,做出要敲打人的姿勢。而孩子們,一溜煙功夫,就沿著樓梯,爬到了古宅的二樓,躲進了巨大的谷倉里,任憑老爺爺在樓下使勁地叫喊,也時常逗得他忍俊不禁。

村里有個神奇的澎窿洞,令我印象深刻。記得我九歲的夏天,澎窿洞漲水了,全村幾百畝田地和數(shù)十座房屋被淹,水位高達4米多,漲水期達137天。自己不停地想,既然沒下雨,隔壁村還干旱,為什么這個洞會漲出水來?我曾立志長大后,一定要弄明白澎窿洞漲水的原因。而后得知,村里古井旁有塊石碑記載:澎窿洞約三十年漲小水一次,六十年漲大水一次。碑上記載漲水的原因,和母親說的一樣:傳說是犀牛翻身造成的。那漲水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?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,但那份神秘,依然像朦朦朧朧的雨,時常淹沒我的思緒,令我一片迷茫,至今無解。

兒時的雨,酸酸楚楚的,是一種成長。記得小時候的一個下雨天,有一個日本人來我們村游玩,他免費幫村里的小孩照相。在那時,能照上一張相片,可是天大的喜事。那時的我,膽兒小,怯生生的,不敢站出來單獨照相。在照集體照時,矮矮小小的我,羞澀地站在最后一排,只得露出一個小頭來,可憐巴巴的。可這張合影,成了我讀初中前留下來的唯一的相片,可謂彌足珍貴。而那個照相的下雨天,一生難忘。

光陰荏苒,自己慢慢長大,開始不滿足于現(xiàn)有的逆境,學會了努力,學會了抗爭。在風風雨雨中,在人來人往的街上,又感到了自己的無助與渺小。又或許,是在歷經(jīng)風雨、沖鋒陷陣一番之后,有所感悟了吧?

細碎的聲音又傳來,喚醒了我的回憶。南方的雨,說來就來了。可,童年的美好時光,說去就去了。 

展開剩余(
短文學微信號:mw748219,鼠標移到這里,一鍵關注。
我要投稿

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就點個贊

已有 人點贊

散文投稿 - 詩歌投稿(短文學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)[ 投稿指南 ]
網(wǎng)友點評 登錄后發(fā)表評論,別人可從你的頭像進入你的空間,讓更多網(wǎng)友認識您!
查看所有評論
猜你喜歡

深度閱讀

?在線投稿
?在線分享 ?返回頂部